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东南亚投资热点速报∣受益全球经济改善,马来西亚国际贸易额和外来投资均显著增长;越南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出口难以快速恢复

      时间:2021-09-27
      管理员:jiangguandi

      今日看点:

      1. 受益全球经济改善,马来西亚国际贸易额和外来投资均显著增长

      2. 越南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出口难以快速恢复

      3. 印尼将于今年10月开放国门迎接外国游客

      4. 新加坡将全面收紧防疫措施应对疫情快速发展

       

      受益全球经济改善,马来西亚国际贸易额和外来投资均显著增长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阿兹敏9月22日指出,马来西亚7月国际贸易额按年增23.9%至1.24万亿林吉特(约合3000亿美元),出口总额增长25.9%至6829亿林吉特,进口总额增长21.6%至5541.7亿林吉特,贸易盈余提升48.8%至1287.4亿林吉特。阿兹敏还表示,今年马来西亚的外来直接投资(FDI)也较去年同期的198亿林吉特大幅跃升了214.9%至625亿林吉特。他认为,上述情况得益于同期全球经济的改善

        此外,马来西亚总理对华特使张庆信日前指出,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经历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马中两国的双边贸易依旧逆势上扬,达到3298亿林吉特(约合805亿美元)的新高。中国连续十二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马来西亚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国,这是马中两国良好贸易伙伴关系的最佳印证。

       

      越南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出口难以快速恢复

        今年前8个月,越南纺织品、皮革和鞋类的出口同比仍有显着增长。根据越南纺织品协会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纺织品的出口额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但是,8月份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出口额显著下降。

        具体而言,8月份纺织品出口额环比下降18.7%,同比下降5.8%。鞋类方面,据越南工贸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鞋类出口额达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然而,8月份,各类鞋类的出口额同比下降38.5%。上述数据清楚地显示了近期新冠疫情对越南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出口的影响。更严峻的困难还在后面,尤其是人力资源困难。

        从现在到年底,当疫情过后经济逐步开放,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时,出口订单的取消加上人力资源的缺乏,是纺织服装、鞋类出口企业所面临最为严峻的问题。预计这些行业的生产和出口不太可能迅速恢复。

        随着一些国家逐步恢复经济活动,消费者行为趋向正常化,报告认为,封锁期间所出现的超高电商使用率预料会下滑。即便如此,不少消费者行为会保留下来,网购将成为实体店购物外的另一重要渠道。

       

      印尼将于今年10月开放国门迎接外国游客

        今年10月印度尼西亚将开放国门,迎接外国游客来到巴厘岛和该国国内部分旅游景点旅游。印尼海事与投资事务统筹部部长鲁胡特·班查伊丹(Luhut Bisar Pandjaitan)在9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该国政府正审议批准接待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率较低的国家的游客前来旅游。鲁胡特表示,该国是根据全国疫情情况和接种速度莱做出上述决定的。在印尼达到全国70%人口接种第一针疫苗的目标后,该国将决定对外国人开放国门。

        据印尼卫生部的统计数据,目前该国40%人口已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21%人口接种第二针疫苗。鲁胡特表示,从7月中旬,印尼新冠患者已下降94.5%,全国病床使用率已下降至15%以下。

        目前,东南亚部分国家已逐步恢复旅游活动。马来西亚刚开放兰卡威,迎接国内游客前来旅游;泰国已恢复了普吉和苏梅上的旅游活动。

       

      新加坡将全面收紧防疫措施应对疫情快速发展

        9月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宣布,将全面收紧防疫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在新加坡的快速发展。联合领导新加坡抗疫工作的贸工部长颜金勇宣布,9月27日起收紧防疫措施,社交聚会与餐馆堂食人数将从五人减少至两人,为期一个月。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则表示,为了应对快速增加的病例,新加坡医院为新冠患者准备的床位已从1000张增加至约1600张。王乙康还称,从10月4日起,已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至少六个月,年龄介于50岁至59岁的新加坡居民将收到短信,有序开始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工作。

        近日来,新加坡疫情快速发展,过去十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9000例,单日新增病例于9月22日、23日连续创下新高。新加坡卫生部预计,下周新加坡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将超过3200例。

       

       

      资料来源:VnExpress,The Star,theindependent.sg,中债资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