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编者按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各国纷纷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核心领域。韩国将智能半导体作为“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的重点领域之一;美国国会颁布《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提出“未来将投资520亿美元用于发展半导体和芯片等领域”;日本《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提出“作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支撑者,以原材料、生产设备技术为基准点,以推进提高相应技术作为日本发展对策”;我国“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发展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RCEP成员国中,日本和韩国在集成电路核心技术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由于拥有全球顶尖的集成电路公司得以在全球集成电路价值链中占据较为突出的位置。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虽起步较晚,但韧性较强,已是全球集成电路成长最快的市场。RCEP生效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期RCEP专刊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概述
1.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
集成电路是半导体的基础材料,也是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2020年以来全球的集成电路市场份额一直占据半导体行业的80%以上1。2018年至2021年,受全球宏观经济低迷影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收入在2019年出现下降,其余均保持高水平增长。2019年下半年开始,集成电路市场逐步回暖。伴随2020年5G建设的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及云服务器市场的稳健成长,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收入较2019年有所增长,2021年,在后疫情时代,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持续保持复苏势头,且预计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将保持复苏态势。
图1: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及增速2
2. 集成电路产业运作模式
集成电路产业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制造)、Fabless(无晶圆制造的设计公司)和Foundry(晶圆代工厂)。
表1:集成电路产业运作模式3
3. 集成电路产业链概况
从产业链来看,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主要是设计,中游主要是制造,下游主要是封装和测试。
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主要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研发实力要求极高,具有技术门槛高、产品附加值高、细分门类众多等特点,集成电路设计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能力、地位的集中体现。按地域来看,目前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仍以美国为主导。RCEP成员国中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有较强竞争力,中国大陆是重要参与者之一。
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游为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备和集成电路制造。在集成电路材料领域,由于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在此领域基本以日美等企业占主导地位。
集成电路下游主要是集成电路封测。封测行业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美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占据主导,RCEP国家中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有领先封测厂商分布。
图2: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企业4
二.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1.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
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虽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统计,受物联网、智能汽车高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下游市场需求驱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平稳增长。预计到2026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80亿元,2020-2026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5。
2.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分布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技术最先进的区域,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全面发展。其中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本土企业有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合肥睿力、华润微电子等。
珠三角地区已经渐渐汇聚了众多行业领先集成电路公司,如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兴微电子、汇顶科技、敦泰科技、比亚迪微电子等知名公司,使得整个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环渤海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程度尚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潜力很大。环渤海地区是国内传统制造业重心之一,近年来产业升级的压力使得高端制造业得到大力扶持并快速发展。该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材料的产业链,具备了相互支撑、协作发展的条件。
三.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是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三大核心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已经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上海已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十三五”期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不断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20%6。从设计、材料、设备到制造封测等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关键领域,上海均有龙头企业布局,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紫光展锐、豪威科技等知名企业。
在设计领域,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在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年销售额在国内位居前两位,14纳米先进工艺已量产。在装备材料领域,中微、上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刻蚀机、光刻机等战略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2021年中微正式宣布掌握3纳米技术,这为全球的集成电路装备制造引领了新的方向。
根据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6月发布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将在“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先进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芯片设计能力国际领先,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重点如下:
表2:上海“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重点
[1] 数据来源: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2021年11月30日最新预测
[2] 数据来源:WSTS
[3]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整理
[4]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整理
说明:按照总部归属地原则,将新博通归为美国公司,联合科技归为新加坡公司,友尼森归为马来西亚公司
[5] 数据来源:前瞻研究院
[6]数据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本文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修改、摘编或使用。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