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RCEP专刊第八期:RCEP生效,民用航空业发展影响探究(一)

      时间:2022-07-26
      管理员:jiangguandi

        编者按

        航空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之一,是推动国防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领域,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沪府办发〔2021〕10号)明确将航空航天作为上海六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民用航空作为航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双循环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RCEP正式生效后,各成员国之间的资源置换与深入开放将为我国民用航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对于航空货运的提振作用,将使得跨境航空物流产业直接受惠。同时,各国在贸易服务条款的开放也加剧了产业链上的竞争。因此,本期RCEP专刊将重点讨论RCEP生效对中国民用航空业发展的影响。

       

        民用航空业概述

      1. 行业地位

      航空业的先进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属于战略性先导产业,分为两大类: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其中,民用航空业具有高边际效益,是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细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作为经济效益的竞争焦点,民航业的特征在于高投资、长周期、高效益和高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包括对外销售尖端技术部件和装备、项目投资拉动产业链的互动效应、促进就业等等。航空运输服务是民航业的核心产品,其直接创造的价值构成国内生产总值,同时推动上游能源、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和下游旅游、物流、商业等行业的需求。间接效益包括促进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进步、带动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等。

      作为工业实力的集中体现,民航业隶属高科技战略型产业,学科综合性极强。民用航空制造包含了众多高精尖技术,包括设计、动力、制造、人机环境、材料、控制等。航空事业的构成更为复杂,包括能源、信息、外交等方面。民航使用的航空器、航材、航油也被归为特殊行业,航空器被全球主流飞机制造商垄断,航材根据机型采购、选择余地小,航油同属国家垄断供应。全球主流飞机制造商往往配合政府对外贸易协定,使得民航业同时具备经济、政治和外交价值。

       

      2. 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民用航空业发展现状

      2020年出现的新冠疫情成为民航业发展的分水岭,全球民航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了结构上的变化。旅客运输受创更严重,而航空货运在疫情初期甚至出现了逆势增长。与此同时,受防疫政策的影响,航空业的恢复程度有一定地区差异,总体来看,北美恢复速度较快,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亚太地区恢复则相对迟滞。

      后疫情时期,全球航空业整体经营前景乐观。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计,2022年至2027年,航空业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5%。[1]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民航市场正在经历巨大的增长。据波音公司发布的《2021年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展望》,到2040年,全球民用航空机队规模将超过4.9万架。其中,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太国家将各自占据新飞机交付量的20%。[2] 

       

       

      上海市民用航空业发展现状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上海是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是我国大飞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集聚区。到2024年,上海民用航空产业产值预计超过600亿。

      在航空客运方面,作为中国门户三大复合枢纽之一、长三角区域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成员、华东区域第一大枢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运输规模和国际核心节点的网络联通度上都具有相当优势。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7.47万架次,增长5.4%;实现进出港旅客6541.41万人次,增长6.1%。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6373.62万人次,增长12.9%;受疫情影响,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167.79万人次,下降67.7%。[3]

      在航空货运方面,作为全球前三的航空货运枢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货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航点,目前有59家境外航空公司、10家境内航空公司在浦东机场运营出入境货运业务。2021年,上海市两大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达436.6万吨,同比增长8.47%。[4]

      总部位于上海的航空公司有6家,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5家均为民航上市公司: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东航物流和上海机场。上海市也拥有众多可服务于民用航空产业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目前已在航空发动机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合作。例如:

      发动机零部件研制方面: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等;

      计量测试方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

      航空配套服务方面: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之一,可为亚太地区的航空公司提供服务。[5]

       

      注:

      [1] 数据来源:Mordor Intelligence

      [2]数据来源:Boeing. 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 2021–2040

      [3]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4]资料来源:中国民航网

      [5] 数据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文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修改、摘编或使用。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