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RCEP专刊第五期:RCEP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探究(上)

      时间:2022-04-12
      管理员:jiangguandi

        编者按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新冠疫情背景下,生物医药行业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沪府办发〔2021〕10号)明确将生物医药作为上海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RCEP成员国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用耗材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迅猛,在亚洲具有领先地位,日韩澳新等国家是我国有关医疗仪器和药品的重要进口国;而东盟国家则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与良好的医药使用传统,并且具有广阔的医药市场发展前景,可见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RCEP的生效不仅进一步改善区域贸易和投资环境,而且还将持续不断地促进区域内生物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发展。本期月报快评将探讨RCEP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

       

        生物医药行业概况

       

      1. 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行业概述

      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分为生物技术产业医药产业这两个细分领域,就是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进行规模化生产。

       

      具体内涵

        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等,具体来说,主要有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
        现代医药产业: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图1:生物医药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

      上游主要包括:原料药、药用辅料以及医用包材等。原料药即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是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游基础部分,原料药的原材料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基础化工行业,另一个是种植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加快以及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疾病频发导致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原料药行业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从原料药的供应商来看,目前全球具有经验的原料药供应商分布最多的前三个国家是美国、印度和中国,占比分别为36%、13%和10%。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2020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为273.4万吨,同比上升2.7%;2020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达1061.6万吨1

      近年来,由于原料药的发展受到能源和环保等因素的约束,医药产业更加重视制剂的发展,而药用辅料直接影响制剂产品的质量。从药物制剂的组成成分来讲,药用辅料占比通常在80%以上。中国药用辅料行业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药用辅料数量为540余种,而美国、欧洲正在使用的药用辅料品种数量分别约为1500种、3000种,收录的药用辅料标准分别约为750种和1500种2。我国在复杂、新型的药用辅料方面,具有较强的进口依赖性,我国药用辅料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中游研发与生产: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以及医药的生产制造。欧美国家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佼佼者。

      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制药公司和最先进的技术,生物制药公司数量也位居全球第一,代表性企业有:强生、辉瑞、默沙东、艾伯维、礼来、安进等等;

      德国曾被誉为世界“医药基地”,尤其在心脏、血液循环、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病源研究、预防、基因治疗等领域拥有国际先进的水平,代表性制药企业有:拜耳、默克、格兰泰、贝朗医疗等等。

      亚太地区中,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发展速度很快。日本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前沿的生物技术资源,在基因分析、基因重组、蛋白质工程、基因药物创制等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在医药生物领域富有强势竞争力;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生物医药制造和研发重地;东南亚国家则生物仿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下游流通与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下游是医药的流通和应用领域。医药产品和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人们对医疗保健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两年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更是加强了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RCEP区域包括中日韩澳新和东盟十国,拥有全球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RCEP区域内对生物医药存在巨大的需求,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和各国医药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情况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起步比较晚,但依托于一系列国家政策,发展速度较快。2011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国科发社〔2011〕588号),生物医药被正式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突破的发展领域。随着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以及在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诸多综合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不断升级。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3

      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四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其中: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跨国生物医药企业较多;

      环渤海地区则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产业链互补优势;

      大湾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药流通体系发达,并且联通港澳,因此对外辐射能力强。

      我国生物医药发展迅速,但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原研药、创新药占比低;研发材料、设备仪器、试剂耗材依赖进口,例如用于发酵和细胞培养的原代细胞均来自美国,我国尚未实现国产替代,而试剂耗材方面,进口产品约占总需求的80-90%,特别是酶制剂、蛋白、抗体、IVD诊断试剂、荧光染料、基因测序试剂等4;与国际相比,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尚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好数字化技术对生物医药创新开发的助力作用。

      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享誉盛名的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拥有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订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的价值理念虽然独特,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制约、中医药在海外国家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中医药的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情况

      上海是我国生物医药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2021年7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重要抓手。

      目前,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了产业体系健全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5。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技术成果,例如:上海在全球首个节律紊乱疾病克隆猴模型、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国产首个PD-1单抗药物、首个从发现到临床都在国内完成的抗肿瘤新药、全球首台全景动态2米PET-CT、国产首台一体化PET-MR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获批上市;另外,上海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7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

       

      [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4] 资料来源:元亨祥基金研究报告

      [5] 资料来源: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本文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修改、摘编或使用。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