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跨境脉搏 | 第1期:从当下贸易形势,重新思考跨境电商发展(下)

      时间:2025-07-25
      管理员:zhangsan

      上篇介绍了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稳定性及各类品类在面对贸易波动时的抗风险性,本篇将从短期应对策略和长期战略转型两个维度探讨跨境电商企业在当前复杂贸易环境下的生存之路。

       

       

      短期应对策略

       

      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短期经营策略调整的灵活度和响应速度,将直接决定其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水平。

       

      基于当前全球贸易政策变化趋势,本文建议企业主可以通过以下三点策略,设置应对贸易政策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 在物流方面,建议采用规模化运输与多式联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采购与批量发货降低单位成本,同时灵活配置较低成本海运与高成本空运比例

      ● 仓储布局上,建立“1+N“分布式海外仓网络(核心枢纽仓+分布式卫星仓),对物流敏感商品预留安全库存,既能规避大部分突发风险,又能压缩交付时效

      ● 报关环节则推荐模块化清关方案,将成品拆分为不同关税等级的组件,在目标市场保税区完成最终组装,既符合原产地规则又实现成本优化

       

      长期战略转型

       

      - 多元化销售布局——广撒网,多敛鱼

       

      长期来看,在当前贸易形势下,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指数显著提升;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TC)2023年研究报告显示,实施多元化市场布局的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率较单一市场依赖型企业高出3.2倍。建议企业除了深耕传统欧美市场外,也可放眼以下新兴区域。

       

      中东地区:双边政策加持、高购买力新兴战略市场

      中东市场正展现出蓬勃的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以下优势:

      ● 政策环境利好,沙特“2030愿景”和阿联酋《数字经济战略》为电商、数字支付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叠加中阿"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经贸便利措施,为跨境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 消费能力优势显著,该地区58%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同时互联网渗透率高、人均GDP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形成了庞大的高消费力客群

      ● 消费习惯快速升级,66%的消费者愿意通过海外电商平台购物,同时电子支付普及率快速提升,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成熟的支付基础

       

      下图为中东出海主要战略国家电商规模发展趋势:

      Source:飞书深诺、Statista

       

       

      东南亚地区:RCEP关税优惠叠加人口红利的跨境电商增长新高地

      东南亚地区正展现出强劲的跨境电商发展动能,其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东南亚国家联盟通过DEFA和RCEP协定的双重推动,计划到2030年实现2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规模,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商提供了包括关税减免、清关便利以及物流时效提升等多项政策红利

      ● 人口优势显著,该地区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生育率,更呈现出明显的人口结构年轻化特征,多数国家正处于人口红利释放期

      ● 消费市场活力充沛,该地区年轻消费者普遍具有超前消费意识,更倾向于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预支未来收入进行购物,这种独特的消费习惯为跨境电商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图为东南亚出海主要战略国家电商发展趋势:

       

      Source:飞书深诺、Statista

       

      - 供应链重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随着贸易成本波动性增加,单一供应链风险上升,同时部分区域自贸协定形成“关税洼地”合理利用可降低成本。本文基于目前全球贸易情况,向各跨境电商企业主提供以下供应链产地布局建议:

       

      东南亚产业转移

      东南亚地区近年来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关税优化和政策支持方面:

      在关税优化方面,东南亚部分国家在出口至欧美市场时,其关键品类(如纺织品、电子类)的关税较中国降低了8%–12%。这一优势使得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十分可观。例如,泰国的BOI投资促进区为外资企业提供长达8年的免税期等投资激励政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运营成本。

      对于落地东南亚,企业可选用轻资产模式或重资产模式。轻资产模式是指租赁成熟工业区的厂房,快速实现投产,通常在6–12个月内可完成落地。这种模式适合希望快速进入市场、减少前期固定资产投入的企业。而重资产模式则是通过合资建厂的方式,企业可享受长期运营税收优惠。不过,这种模式需要较长的回收期,适合有长期规划且愿意投入更多资源的企业。

       

      近岸制造布局(以北美市场为例)   

      北美近岸制造布局正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重要战略选择,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贸易便利化和供应链效率方面:

      贸易政策方面,企业可通过利用《美墨加协定》框架,使6000余种商品享受零关税出口待遇,显著降低跨境贸易成本。

      地理区位方面,北美近岸布局可实现陆运48小时直达主要消费市场,大幅缩短交货周期并降低库存压力。

      在具体实施层面,建议企业优先选择工业基础设施完善、供应链配套成熟的区域设立生产基地,这些地区通常具备稳定的电力供应、熟练劳动力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同时,推荐采用“螺丝刀工厂“灵活生产模式,即从中国进口核心部件后在当地完成最终组装,这样既能满足原产地规则要求,又可实现快速投产和成本优化。这种布局模式特别适合对关税敏感且时效要求高的商品品类,如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

       

      - 如何建立品牌不可替代性,提升溢价能力

       

      除却销售与供应链的战略布局策略外,构建强大的品牌力也是跨境电商企业抵御风险的关键支柱,企业可通过以下战略路径系统性地提升品牌竞争力。

       

      提升品牌心智:让消费者“非你不可”

      在品牌心智建设方面,企业应当着力打造情感化的品牌叙事,通过制作品牌纪录片、鼓励用户生成内容等方式,将品牌价值观与当地文化习俗相融合,从而与当地消费者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同时,企业可以构建完善的私域流量运营体系,包括WhatsApp社群、品牌专属APP等渠道,并重点培育关键意见消费者,通过产品测评邀请、专属折扣等激励机制增强用户黏性。

      此外,提升用户体验也至关重要,包括推行"365天无理由退换+全球联保"等无忧售后政策,以及提供产品定制刻字、专属礼盒等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用“硬实力”拉开差距

      在核心技术层面,企业需要通过专利布局构建竞争壁垒,包括在美国USPTO、欧盟EPO等主要市场进行专利注册,防止产品被仿制。

      持续的产品迭代能力也不可或缺,可以通过订阅制服务升级(如智能家居设备的OTA功能更新)、模块化设计(支持用户自主升级部件)等方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此外,与高校、科研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则是提升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

       

      打造供应链不可替代性:掌控关键环节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度,可通过投资上游资源(如锂矿、芯片厂)或签订独家供应协议来确保供应链安全。

      同时,积极获取FDA、ECE等行业稀缺认证,并注重ESG合规建设(如取得碳中和认证),这些都能有效提升产品在国外高端市场的溢价空间。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系统化建设,中国跨境企业能够构建起全方位的贸易风险防御体系:在销售端与供应链端实现全球多元化布局,在品牌端打造差异化价值主张。这种立体化的战略布局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国际贸易政策波动带来的冲击,更能帮助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逐步建立起基于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的长期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逐步完善和消费升级趋势的持续深化,坚持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话语权。这不仅有助于单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整体转型,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