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RCEP专刊第十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影响探究(下)

      时间:2022-10-28
      管理员:jiangguandi

        

        RCEP对成员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影响探究 

        本部分将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分析RCEP对于域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并就RCEP中的主要关联条款,探究其对于不同国别造成的影响差异。

       

      1. RCEP对成员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的影响 

      在RCEP区域,中国、东盟10国、日韩、澳新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具备较强的互补效应。中国打造了坚实的机械、电子制造业基础,生产门类齐全;东盟劳动力、工业生产用地用电等成本相对低廉,也具备了一定的机电生产规模;日韩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掌握机电产品多项核心技术;澳新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纵观主要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受RCEP生效影响最大,各国间对于机电产品的关税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让,原材料的成本相对下降。机电零附件与中间产品将以更低成本在区域内流通,产业中游主要影响集中在集成电路方面,下游终端应用的影响则更加广泛。具体到RCEP成员国:

       

      ·东盟国家

      越南: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具备人口红利优势,将明显受益于RCEP的区域内产业链融合。例如,为积极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流入,越南实行了各种税收优惠。日韩等发达国家将产能陆续从韩国本土、中国向越南转移,带动越南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

      马来西亚:机电产品占马来西亚对外进出口的主要部分,RCEP的关税减让和投资便利将极大促进贸易往来。同时,未来中马贸易将从以往注重基建合作向强调科创合作转变,新兴产业成为中马贸易新热点。马来西亚也将承接发达国家的产线转移,发挥成本和人力优势。

      新加坡:作为高科技产品制造中心,新加坡不仅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拥有11%的占有率,还对外出口手机、数码相机、电视等电子产品。RCEP下的统一原产地规则有利于高科技电子产品价值链的发展,在该价值链中,电子产品的中间产品也进口自其他RCEP国家。不仅如此,新加坡制造商还可以从区域内高科技和中游生产商之间不断增加的电子集成电路和微型组件的进出口中受益,并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建立工厂[1] 。 

       

       

        ·非东盟国家

       

      日本:中国对液晶显示、光学元件、科学仪器等品类设定了10年左右的关税减让期,如将激光器6%的现行进口税率和放大器、光学门眼12%的现行进口税率在第11年降至零,将液晶显示板5%的进口税率维持20年并在第21年降至零[2]。同时,中国将降低自日本进口光导材料、光学元件、其他仪器等品类的进口关税,扩大了日本对外出口的利润空间。 

      韩国:在中国对韩国的关税减让中,半导体存储、处理器、二极管、电容、电阻等,计算机、通信的整机和零附件等品类已经零关税;液晶显示板第10年关税降为零,但OLED例外;锂离子的原电池、电池组、电视机整机等除外;声学产品,传声器(麦克风)及其座架,声音录制或重放设备,视频信号录制或重放设备,无线电广播接收设备及相关零部件普遍在10年降为零。

       

      2. RCEP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影响探究

      无论是加工组装,还是自主品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都较强。RCEP生效有利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成员国内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整体影响

      1)供应链优化:

      原产地累积规则:基于区域制定共同的原产地规则,以亚洲区域融合的方式加入世界贸易体系重构,帮助中国合理规避其他负面贸易规则。例如,我国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生产电子信息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中间品,经国内加工为成品后出口东盟,由于国内生产加工环节产生的增加值较小或未改变产品的税则归类,产品的原产地不能被认定为属于我国,无法享受我国与东盟间的关税减免待遇。而在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下,如果产品中来自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区域价值成分达到40%及以上,该产品的原产地将被认定属于我国,出口东盟时享受RCEP规定的我国与东盟间的关税减免优惠,这一举措有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灵活布局。

      关税减让条款:日本的关税减让利好中国电机、机械设备与零部件、化工品的出口,电子信息制造业将更受成本优势的驱动。因为进口关税存在10年左右的减让期,进口冲击相对有限,争取到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窗口期。

       

      2)投资合作:

      RCEP的签署表明各成员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有力支持了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RCEP以实际行动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提振全球经济信心和区域贸易投资信心,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各方合作抗疫的能力,助推各国经济复苏,并促进本地区长期繁荣发展。

      投资便利化条款:RCEP国家扩大跨国投资准入将有利于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东盟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扩大投资准入有利于强化我国对外投资,促进我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产业加工组装环节的投资互动,优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强化区域产业间投资合作和在全球的产业链地位。这将明显促进我国在地域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合作,逐步减少对美欧市场的依赖。

       

      3)技术交流:

      自然人临时移动条款:RCEP还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深化跨国投资开放,并提供了准许自然人临时入境的具体承诺,为跨国投资、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这有助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加强对外沟通,向各主导经济体获取先进经验[3]

      知识产权条款:电子信息制造业以研发为主要驱动力,知识产权条款将保障成员国贸易往来企业的基本权利,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

       

      ·面临的挑战

      1)主要发达国家先后进行战略部署

      欧洲、日韩、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出台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造成了新的竞争局面。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我国信息技术管制的范围不断扩大,技术封锁更加严重,在自给率较低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我国被制约的程度也随之加深,下游产业受波及严重。

       

      2)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

      作为现代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芯片的短缺对下游各个产业造成了制约。其核心原材料硅片的价格上涨,是影响芯片产能释放的主要压力。在上游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下游需求却更加旺盛。全球范围内许多终端厂商相继加入囤积芯片的行列,中国电子制造企业将面临新的危机。

       

      3)疫情加重供应链的脆弱性

      不确定的全球新冠疫情在未来将继续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一方面,隔离政策影响复工,人力成本有所提高,交通管制也使得物流速率下降,运输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受阻,都将使得货物积压,仓储成本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风险也随之升高,传统供应链的问题将在疫情下变得更加脆弱,跨国分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4)产业链向东南亚区域转移

      产业链在中长期内重构的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分工调整也将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国内制造成本上涨,加上各国的制造业“回巢”政策,使得组装环节向东盟地区转移,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成本压力。同时,中美经贸摩擦加速了产能转移,例如日本作为美国重要盟友,专门拨款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资金,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市场[4]

      产业链在中长期内重构的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分工调整也将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1] 资料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2] 资料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3] 资料来源:广发宏观

      [4] 资料来源:机电商会电子信息分会

       

       

       

        小结 

        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而言,RCEP累积的原产地原则会增加相关制品在区域内流动的便利程度,降低企业成本,显著提高RCEP优惠关税的利用率,并鼓励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在RCEP域内优化布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但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如中美关系、台海局势以及新冠疫情,都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制造和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我们期待国内企业加快自主研发,积极突破“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无可否认,在一段时间内,和平、稳定、开放的国际环境将对推动我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较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