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RCEP专刊第十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影响探究(上)

      时间:2022-10-14
      管理员:jiangguandi

        编者按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也是加快工业转型和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供应链、生态链重塑变革的历史机遇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大流行、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全球产业布局。

        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RCEP国家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地。RCEP生效也为我国电子信息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期月报将重点讨论RCEP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图片 

       

       

        电子信息制造业概况

      本部分将简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链,以及近年来全球各国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为后续分析RCEP生效对电子信息细分产业和国别产生的影响奠定基础。 

       

      1. 概述

      本文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式,将电子信息产业分为两类: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本文将重点关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相关内容。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关键特征在于:高产值、高增长、低消耗、污染少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研发占比大,这使得创新性与风险性并存。同时,该领域内的大多数企业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规模效应,可以在扩大化生产过程中摊平成本,获得更高收益。因此,电子信息制造业能够实现高产值和高增长。

      其次,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更迭加速,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都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对于相关产业具有很高的渗透性,例如,物联网、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加以改造,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向智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延伸。同时,绿色制造也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制造将更加强调低能耗和低污染。

       

      2. 产业链概况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全球分工最深化的产业之一,产业链较为复杂,涵盖多层次、多领域的内容,每个环节产品种类广泛。主要分为:上游关键原料、化工产品、生产设备等,中游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等设备制造,下游消费电子、通讯设备、汽车电子、军工等应用。

      图片

      表1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上游主要是为中游设备制造提供电子材料,主要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其中,半导体作为核心材料,是所有电子装置的基础。

        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SK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联发科技(MediaTek)、德州仪器(TI)、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其中,三星(Samsung)超过英特尔(Intel),成为顶级芯片销售商[1]

      图片

      表2 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前十大企业

      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中游主要是电子元器件设备制造,包括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主动元件包括分立器件、集成电路,被动元件包括电容、电阻、电感,同时该环节包括显示电器、锂电池、连接器、电声器件等。

        下游主要是消费和工业类产品,包括移动手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等通讯设备。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延伸链条极长,且渗透率高,目前各国发展趋势都是聚焦在下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基础支撑领域,以及物联网、智慧健康、超高清视频等终端创新。

       

      3.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1)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产业分布情况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依然作为主导,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印度、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依托其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步向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升级。

      • 美国:主要在EDA/IP、集成电路设计、材料元器件、制造设备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终端消费产品也有一定份额。

      • 日本:把持集成电路材料和部分制造设备市场。

      • 韩国:在高端面板显示、芯片代工和终端消费品领域优势明显。

      • 中国:主要竞争力在芯片封装测试、通信设备、LCD显示面板及终端消费设备方面;中国台湾地区则在芯片代工及显示面板行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从市场份额的占比来看,根据Statista的数据(如表3),美国在信息通信技术(ICT)市场中的份额逐年增加,占绝对主导地位。亚太地区,中国份额较为稳定,日本增速则较快。欧洲地区整体呈下降趋势,仅德国占有一席之地。

      图片

      表3 2013-2022年ICT市场的全球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Statista

       

       

      与大部分工业经济受新冠疫情的消极影响不同,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在2020年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由于线上办公的需求驱动,电子信息制造的下游应用和终端产品出货量远超过往。这一增长现象未来还将持续,人工智能、5G时代的万物互联等高端技术或将带来一片新蓝海。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着双重机遇:既服务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又是数字经济的先导产业。

      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应用领域呈现多方向、宽前沿、集群式等发展趋势,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转移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三星、尼康、希捷等巨头企业纷纷将中国大陆的工厂关闭,产能转向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

       

      2)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在国际环境压力加大、行业转型趋势增强的关键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产业韧性强、创新推进快、转型升级稳的特点。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具体特征表现在:

      第一,对工业增长的引领作用保持稳定。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如表4),比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在41个大类行业中,排名第6,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较上年加快8.0个百分点[2]

      图片

      表4 2012-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 

      数据来源:工信部

       

        第二,出口交货值增速加快。202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2.7%,增速较上年加快6.3个百分点,但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低5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

       

      图片

      表5 2012-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在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持续紧张背景下,近两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领域投资活跃,实现半导体器件设备、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投资额的大幅增长,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3%,远高于制造业两年平均的5.8%(如表6)。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3%,在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中排名第三[3]

      图片

      表6 2012-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工信部

       

        第四,上下游分化明显。2021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主要细分领域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上游基础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3.3%、光缆产量增长11.6%。另一方面,终端消费类产品和通信系统设备产量增势缓慢或下降,如手机产量比上年小幅增长7.0%、移动通信基站产量下降39.4%[4]

       

      3)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海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超过2.2万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是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中工业总产值贡献最大的细分产业,2016-2020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高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5个百分点,结构调整成效显现[5]

      与此同时,上海市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浦东新区、漕河泾为核心区,以松江、青浦、嘉定、金山等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拓展区,打造若干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企业在国内投资布局及跨境发展,发挥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辐射引领作用[6]

      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重镇,上海汇聚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台积电等国际半导体大厂,集聚了全国近40%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更是实现销售收入2579亿元人民币,贡献了全国集成电路超四分之一的销售额[7]。同时,上海市拥有中国三大液晶面板厂之一的上海广电集团、长江计算机、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领域著名企业。

       

      注:

      [1] 资料来源:Gartner

      [2] 资料来源:工信部

      [3] 资料来源:工信部

      [4]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5] 资料来源:工信部

      [6] 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7] 资料来源:IT时报

       

       

      本文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修改、摘编或使用。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