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立即填写

      绿色出海 | 第8期:欧洲工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发展的解读分析

      时间:2025-09-05
      管理员:zhangsan

      数字化与绿色化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以下简称“双化协同”)将数字化和绿色化结合在一起,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通过绿色发展理念来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促使“双轮并驱”迈向“融合共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为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地区矛盾冲突升级,欧盟将光伏、锂电池、稀土、氢能列为供应链“去风险”重点,并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等产业采取了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高科技、绿色产业补贴争端逐步加剧,已形成常态化竞争。未来,中欧双方经济合作与系统性竞争将长期共存,为欧洲工业双化协同带来机遇。

       

      欧洲工业双化协同发展现状

       

      欧洲工业数字化进展持续加快,绿色化转型贡献突出,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创新融合成效显著。欧盟正在采用全面综合的数字化举措来推动能源密集型工业的现代化和低碳化,在“灯塔工厂”建设和工业AI应用等智能制造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位于德国的西门子安贝格工厂等38家“灯塔工厂”,利用AI优化生产排程,实现零缺陷生产;英伟达在德国建设全球首个工业AI云,配备10,000个GPU,支持设计、数字孪生等应用;宝马、奔驰等车企深化AI合作,推动智能化生产,均体现了数字技术对工业节能提效的加速作用。欧洲在绿色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非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从2020年开始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化石能源。然而,目前尚未出现颠覆性的通用型绿色技术,CCUS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虽有示范效应,但全面推广仍面临经济性和技术障碍。

       

      欧洲工业双化协同实施路径

       

      为应对能源挑战、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推动循环经济,欧盟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工业双化协同。

       

      2025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清洁工业协议》,聚焦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清洁技术两大领域,旨在助力打造完全脱碳的经济,推进全球开展气候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其中,为促进双化协同,提出了以下实施路径:

       

      (1)

      资金补贴

      欧盟通过推动“创新基金”“欧洲地平线”和“投资欧洲”等计划,成功调动超过1000亿欧元的补贴,为清洁技术的创新和增长提供支持。此外,协议还提出设立“工业脱碳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简化国家援助审批流程,确保创新型清洁技术项目的市场转化。

       

      (2)

      供应链保护

      该协议提出创建“关键原材料中心”,采取联合采购以增强议价权,加强“开采-制造-再生”供应链的闭环保护。同时,将通过《循环经济法》,加速循环转型,确保稀缺材料得到有效利用和再利用,削弱对全球原料的依赖,同步加速绿色化转型进程。

       

      (3)

      市场与需求端的协同

      协议通过公共采购和碳标签制度引导市场需求,推动绿色产品和低碳技术的应用。例如,2026年修订的《公共采购指令》将强制要求战略行业采购中纳入“可持续性”“韧性”“欧洲制造”标准。这不仅促进了绿色产品的市场推广,也为数字化技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机会。

       

      (4)

      国际合作

      协议强调通过国际合作确保全球原材料、清洁能源和技术的供应安全。欧盟计划启动清洁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CTIPs),通过规则制定、监管合作和投资拉动,构建战略清洁价值链。这为欧盟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其绿色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契机。

       

      (5)

      人才培养

      协议提出建立“技能联盟”,投入9000万欧元培训清洁技术安装、工业脱碳工程等紧缺职业。这为双化协同提供了人力支持,确保劳动力能够适应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欧洲工业双化协同的挑战与机遇

       

      (一)数字技术大规模整合不足

      尽管数字化技术(如AI、物联网)可优化能源效率,但欧洲在高耗能行业的脱碳技术(如绿氢、碳捕集)尚未大规模部署。中国企业可以重点关注网络基础设施等信息技术产业市场,立足欧洲本土机械、化工、汽车、航空等传统高端工业领域,寻找技术合作、服务供给等出海机遇。

       

      (二)供应链绿色转型依赖进口

      欧洲在电动车和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严重依赖中国和美国的供应链,绿色转型自主性较弱。欧洲想要在短期内建立完整的本土产供链难度较大,中国光伏等清洁技术制造相关领域的企业仍存在组件产品出口欧洲的机会。

       

      (三)绿色技术本土投资市场广阔

      《清洁工业协议》等都提出了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与国际合作的政策,确保全球企业均能从欧洲在脱碳和工业创新的承诺中受益,尤其关注可再生能源、储能、热泵和制氢部件的项目。包括中企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都可以通过在欧洲投资清洁技术、现代化工业流程,或通过战略伙伴的关系与合作,有效利用相关补贴,从而谋划新的发展契机。

       

      欧洲工业双化协同政策下企业出海建议

       

      (一)深入了解政策法规

      欧盟的碳关税政策从2026年开始逐步削减免费配额,到2034年全部取消。企业需提前评估自身产品的碳足迹,确保符合欧盟的低碳要求,避免因碳关税导致成本上升。欧盟对进口产品实施严格的绿色认证,如《新电池法》对动力电池的碳足迹评级。企业应积极申请相关国际认证,确保产品符合欧盟市场准入标准。

       

      (二)优化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

      企业应加大在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充分利用AI和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如建立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体系,推动产业链的碳信息交换和披露。为适应欧盟碳关税要求,企业应将碳足迹数据纳入供应商选择和绩效评估标准,鼓励供应商开展碳计量和披露工作。

       

      (三)利用政策工具拓展市场与合作

      关注欧盟和国内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绿色金融支持等政策工具,通过申请低息贷款、绿色债券等形式,降低绿色转型的资金成本。同时,减少对传统市场的过度依赖,积极对接国际绿色标准,与欧洲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绿色项目和技术创新,以获取更多补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