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医疗健康成为双方合作的新焦点。本文将解读泰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中泰合作的新机遇与挑战,为中国企业“绿色出海”提供参考。
泰国医药市场崛起,中泰医药贸易迎来新契机
【当前中-泰经济合作形势】
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交。50年来,两国关系从“中泰一家亲”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经贸合作突飞猛进,堪称互利共赢的典范。今年2月8日,中泰两国政府发表“关于面向未来、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双方正加快磋商《中泰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9)》,争取尽早达成一致。
泰国人口6790万,2024年GDP约5130亿美元,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东盟仅次于新加坡,其支柱产业为农业、旅游业与汽车制造(是亚洲第三大汽车出口国,产业链完整,日系品牌主导,近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加速布局)。
中国已连续12年稳居泰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为1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6.1%。据泰国旅游数据显示,2024年接待国际游客逾3500万人次,中国游客超过670万人次占比最高。另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发布,中国(不含港澳台)是其第二大外资来源国。2024年,中国企业在泰申请投资810个项目,申请投资金额1746亿泰铢(约51亿美元)。
泰国虽然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但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压力。为此,泰国提出4.0战略,希望通过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创新驱动推动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深度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泰经贸合作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尤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和高端旅游等绿色产业领域。
【泰国医疗健康产业概况】
泰国医疗卫生体系在东南亚独树一帜,涵盖多种保障制度和多样化医疗服务机构。政府在保障国民基本医疗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泰国的医疗健康产业经济。
1. 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与水平
泰国的医疗、教育、法律制度偏欧美,很多医师都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一些医疗机构还获得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标准认证,因此,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1.1 医疗体系
公立医疗是泰国医疗体系的基石。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社会保险缴费等多种方式筹集医疗保障基金,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基础医疗服务网络。国家推行全民健康保障计划,即参与该计划的国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每诊次只需支付30铢挂号(约合6元人民币)就可得到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同时,政府还不断提高医保支付标准,如增加医保预算、扩大药品目录、提高报销比例等,以减轻国民医疗负担,保证医疗服务的普惠与可及。当然也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优质医疗多集中在大城市,且看病需要排队等待较长时间等。
私立医疗也是泰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高端个性化服务。私立医院多配备先进的医疗设施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其医疗服务水平可媲美欧美发达国家,如泰国康民国际医院、三美国际医院更是东南亚地区最早通过JCI认证资质的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验,加上远低于欧美的服务价格,使得泰国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
1.2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2024年7月,泰国政府批准《2025-2034年泰国打造国际医疗中心战略》,将从“健康促进服务、医疗诊疗、学术研究、医药保健品” 方面完善泰国医疗产业生态,提升泰国健康服务的全球竞争力。
今年,泰国卫生部公布一项旨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包括普及泰国草药应用、加速发展医疗旅游、加强医疗器械本土制造等具体措施,同时扩大个人健康和美容行业规模,建设更多先进医疗中心。据泰国卫生部预计,泰国健康产业2025年将创造6900亿泰铢(约2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对GDP的贡献率可达3.39%。
2.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
2.1 产业格局
本土药企主要发展仿制药。随着印度等亚洲国家仿制药产业崛起,以更低廉价格对本土药企构成竞争压力。国有药企如政府制药组织(Government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简称GPO)凭借政策优势,通过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在竞争中明显占优,可满足国内大部分基础医疗用药需求。而一些颇具规模的本土私营药企,如Siam Pharmaceuticals等,近年在加速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逐渐从仿制药转向高端药物领域探索。此外,泰国拥有大量从事疫苗研发的机构和高水平研究人员,是东盟主要的疫苗研发国,如BioNet-Asia开发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研发的登革热疫苗等。
2022年泰国药品主要进口来源国(总计:30.7亿美元)
图源:OEC
跨国药企则主要凭借专利药和高端药品的研发优势进入泰国市场,如美欧大型药企,在肿瘤靶向药、生物制剂等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满足泰国高端医疗市场及罕见病治疗需求。这些跨国药企通过在泰建立销售子公司、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推广产品,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在泰国市场得到较高认可 。
泰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东部经济走廊,配套建设有相应的专业化园区,如罗勇BioPark提供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设施、共享实验室和废弃物处理中心等,已聚集辉瑞、赛诺菲等跨国药企,形成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完整链条。此外,周边分布有泰国顶尖医疗机构,如曼谷医院集团和朱拉隆功大学医学中心等,为临床试验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2.2 市场特点
泰国药品市场以仿制药为主,公立医院是仿制药的主要流通渠道。依照政府规定,需优先采购GPO产品。只有当GPO供应不足时,其他厂商可参与竞标,也基本采用低价招标策略。高端医药产品,私立医院则是重要消费渠道,其中国际医疗旅游患者是主要消费人群。
目前,泰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主要表现为:其一,制药业产业链不完善,上游基础医药原料和医药中间体生产能力较弱;其二,本土医药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每年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尤其是高端医药产品。
2.3 当前中泰医药经贸情况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泰国医药产品达2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医疗器械类出口额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主要包括按摩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口罩、一次性注射器、CT、彩超等;西药类出口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中药类出口额1.18亿美元。
近年,越来越多中国药企将出海目光瞄准泰国:2022年,上海医药在曼谷成立泰国公司,向泰国引进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生物药等;2023年,君实生物与康联达设立合资公司,在包括泰国等9个东盟国家进行PD-1单抗药物的合作开发和商业化;2024年,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泰国获批上市。
【中泰医药科技合作机遇】
生物医药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且事关国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泰国4.0战略,明确将 “生物科技与医药” 列为产业升级的五大目标之一,并通过《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框架(2021-2027)》。为此,2023年政府拨款成立生物科技创新基金,鼓励跨国药企与本土机构开展研发合作;同时,还配套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简化审批流程等吸引投资。
泰国医疗卫生水平较为先进,但制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本土药企研发投入不足,无论是基于现代医学的医疗产品领域,还是基于传统医学的天然健康产品领域,均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1. 基于现代医学的医疗产品领域
现代医学注重实证科学研究,在上世纪迈入高速发展后不断取得科技突破,已攻克很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极大提升了人类的生命质量并延长了寿命。
1.1 机遇:国内需求和东盟大市场的双轮驱动
目前,泰国本土医药产品供应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包括创新药、技术要求较高的生物制剂和原料药等大多依赖进口;医疗器械的高端产品也基本由欧美日等企业把持,中低端产品中国近年逐渐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东盟10国的总人口约6.7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撑起未来可期的大市场。泰国地处东盟核心区域,是该地区的物流枢纽与贸易中心,且市场开放经济活跃,借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贸协定)、FTA(自由贸易协定)等关税优惠政策(东盟内医药产品出口零关税),有望成为中国链接东盟市场的桥梁与纽带。
中国药企可凭借自身积累的产品技术优势,通过“中国研发+泰国制造”的合作模式实现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与产业转化,这不仅契合泰国战略的产业升级需求,也将极大拓展自己的市场渠道。
1.2 挑战:监管政策与本地化策略
监管政策
泰国的医药监管机构由泰国公共卫生部及其下属的泰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TFDA)构成,现代医药产品的注册法规总体遵循欧美成熟市场的监管标准。在药品注册方面,泰国2009年起全面实施东盟统一要求,即东盟通用技术要求(ACTR)和东盟通用技术档案(ACTD)。ACTD与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的通用技术文件(CTD)类似。泰国要求药品注册申请人必须是在泰国注册的当地机构,即外国公司需指定当地代理或分公司来负责注册事务。
由于药品注册是国家的重点监管领域,东盟各国均设有独立监管机构,对注册分类、流程、审批时效等均有各自规定。企业需逐一进行国别注册,流程繁琐且耗时颇长。
图源:JAIMS官网
当然,东盟也在努力加强区域监管协同:除了通用技术文件、GMP互认等外,2022年启动的东盟药品联合审评程序(ASEAN Joint Assessment Procedure, 简称JA程序),包括三种申请类别即响应申请(依据优先审评药品清单)、主动申请、受邀申请(基于公共卫生需求)。但即便是JA程序,申请人也需同时向所有预参与该项目审评的东盟各药监机构递交药品上市申请,在取得至少3个成员国同意并上传资料至指定平台后,再由工作组指定牵头审评机构,最终出具一份联合监管决定报告。
本地化策略
除监管法规和市场准入存在差异,东盟各国的医疗环境和用药偏好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企业出海前必须做好充分市场调研,以灵活应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建议企业结合各国的医保政策、流行病学数据、不同治疗领域的产品分布特征、用药习惯、国民医疗支出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估市场前景与潜力,精准定位地制订市场推广计划,以助力商业化成功。
2. 基于传统医学的天然健康产品领域
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医药赢得越来越广泛青睐。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世界上65-80%的健康医疗划归为传统医疗。传统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欧美国家可取得执业许可,传统泰式按摩也风行全球。
传统中医药的“整体观”和“防治结合”医疗理念,和传统泰医药基于热带植物资源形成的“四塔五蕴”核心疗法,各具特色,由此促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医药与泰式草药的交流互鉴,如泰国传统草药“娜姆”(青草药膏)的配方便融合了中医“活血化瘀”疗法。
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实际源于对天然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利用。如今,天然健康产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各种各样宣称功能的保健产品以草药为原料外,疗效最为确切的当属传统药物,包括中药、印度草药、泰药、以及行销全球实际源于中医药的日本汉方制剂等等。此外,欧洲也有使用植物药的传统,在我国市场就有临床疗效颇具口碑的德国植物药,如准桃金娘油(商品名吉诺通)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炎。
2.1 机遇:政策支持与特色草药资源的双重红利
泰国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导致慢性病发病率持续增长,由此带来“全民健康保障计划”负担日益加重,而传统医药在慢性病调理、康复等方面独具优势,不仅直接推动民众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政府也希望通过弘扬传统医学智慧,加强疾病的预防保健,降低国民重大疾病发生率,从而适当减轻国家医保支付压力。
与此同时,泰国作为国际医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传统医学是其建设世界医疗与健康中心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可利用资源,有望形成“医疗+康养”等新经济业态,助力医疗旅游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
今年2月,中泰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同意推进农业、健康、生物等科技创新领域联合研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以促进双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并重申致力于卫生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加强传统医药等领域合作。
早在2020年,上海市科委与泰国科学研究创新组织就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致力于支持推进中泰技术转移创新孵化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双方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在基础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2023年5月,双方续签新的合作备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与泰中科技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泰国,2008年就将中医药纳入医保体系,目前已有30余种中成药在泰国获批上市。近年,政府力推传统医学现代化,《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框架(2021-2027)》明确提出中医药与泰式传统医学的协同创新,以打造本国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
在中国,各省中医药大学每年都接收泰国留学生来中国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教育部也设有相应的助学计划支持此类人才培养,有助于促进中泰传统医学的融合发展。近年,中泰也在积极探索相关领域科研合作,如2017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挂牌的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就有泰国孔敬大学和清迈大学参与共建;2019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挂牌的中泰天然药物联合研究院,则联合泰国朱拉蓬皇家学院、中科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共建。
特色草药资源
泰国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并盛产如胖大海、姜黄、高良姜等特色草药,在传统泰医药和现代养生保健产品中应用广泛。
此外,2022年6月,泰国的《大麻法案》正式生效,为大麻草药的医药应用开发提供了国家法律保障。
2.2 挑战:产业困境与应对建议
泰国对于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实施分类管理。传统药物需要提供至少30年使用证据(其中15年在泰国应用),因此传统中成药产品在泰国临床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而天然药物则需遵循现代药物研发技术标准,虽然技术要求更高,但也更易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产业困境
当前泰国天然健康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其一,传统泰式草药多依赖经验配方,现代循证医学证据严重不足,缺少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同时草药产品标准化难度较大,制约其在国际健康消费市场的拓展;其二,传统泰医药从业者对现代生物技术接受度相对较低,对于当地特色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停留在低端提取加工如“南姜精油”和“香茅草提取物”等半成品,缺少市场终端的应用产品研发支撑,难以形成良好的产业经济价值。
应对建议
产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根本原因还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建议中泰科技合作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继续推进中泰高校间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培养输送产业发展亟需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泰国的天然健康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建议中国药企结合自身研发技术优势,寻找产业资源匹配的泰国制药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成果导向,以产品研究与技术开发为主线,聚焦符合泰国健康消费需求的天然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这样既是打造泰方的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又能促进中方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双方实现真正的互利与共赢。
【结语】
泰国正加快推进东部经济走廊建设,并提出BCG(生物-循环-绿色)新经济模式。“生物科技与医药”作为泰国4.0战略的产业升级目标之一,也是东部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产业,必将为中泰医药科技合作带来难得机遇。
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链重组和东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泰国有望凭借政策激励、区域市场辐射能力和医疗旅游协同效应,成为东南亚医疗健康产业的战略要地,实现从“区域枢纽”向“创新中心”的转型与跨越,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参考文献:
[1] 网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2/content_7002811.htm
[2] 网页|中国贸易新闻网,情系湄南河: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 合作之花绽放,https://www.chinatradenews.com.cn/content/202502/12/c160213.html
[3] 网页|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中国商务部),中泰经贸:共赢发展前景可期,https://dzswgf.mofcom.gov.cn/news/183/2025/3/1742173488909.html
[4] 网页|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4日17版),泰国加快发展医疗旅游,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424/c1002-40466798.html
[5] 网页|搜狐网,泰国医药市场崛起,中泰医药贸易迎来新契机 ,https://www.sohu.com/a/859223681_121124407
[6] 网页|搜狐网,泰国医药崛起!中泰贸易的隐藏机会你了解吗?
https://www.sohu.com/a/859219317_121956423
[7] 微信公众号|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中国科技企业赋能泰国经济发展
[8] 微信公众号|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泰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再升级,理事长李校堃院士率团访泰签署多项战略协议
[9] 微信公众号|环球药事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泰国医药市场与中泰医药贸易
[10] 微信公众号|E药经理人,风口已至!直击东盟第二大医药市场,抢占2025年出海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