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
中国与RCEP成员国集成电路相关贸易和投资情况
中国与RCEP成员国在集成电路领域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特别是与东盟国家中的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以及非东盟国家中的日本和韩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
表1:2021年RCEP成员国与中国的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额1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在集成电路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5,519.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与排名前五的韩国、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和新加坡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4,337.98亿元,占到中国与RCEP成员国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2.39%,可见这五国与中国在集成电路贸易方面的联系十分紧密。
一. 东盟国家
自2020年以来,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中国也有望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疫情刺激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双方集成电路产业联系愈加紧密,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活跃,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其中集成电路拉动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3.2%3。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一定的积累,且大多有人力成本优势。而我国拥有着相对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有利于与东盟各国形成产业联动。
1.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在全球半导体后端的封测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其封测产能占全球的13%左右。2020年,我国自马来西亚进口集成电路约为1932.78亿元,以8.7%的份额位列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来源地第三位,占我国自马来西亚机电进口总额的65.9%。2021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额约为2783.86亿元4,为东盟国家之首。受益于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电子科技厂商富士康、纬创、仁宝未来也会向马来西亚扩产。
2018年,中国知名集成电路封测公司华天科技以29.92亿元收购马来西亚集成电路封测供应商Unisem(友尼森)75.72%的流通股。Unisem拥有bumping、SiP、FC、MEMS等封装技术和能力,可为客户提供有引脚、无引脚以及晶圆级、MEMS等各种封装业务,封装产品涉及通讯、消费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客户主要为国际顶尖集成电路厂商,如博通、Qorvo、Skyworks等公司。
2. 越南
在越南,投资半导体产业的企业有资格享受优惠政策,如前4年企业所得税为零,接下来9年为5%,未来15年为10%,而不是20%的标准税率。此外,工业园区将为半导体公司提供10%~15%的培训费用。越南半导体产业由外国公司主导:英特尔领先,其他公司包括Juki、Renesas、Esilicon等。当地参与者包括西贡半导体技术公司、越南微电子公司和VSMC等。越南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为越南推动电子装配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经济产值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新加坡
近年来中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和主要境外投资目的国5。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中国与新加坡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6074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额约为821亿元,占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6,在双边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1990年代后期,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继美日韩台之后的半导体产业重镇。2010年,半导体已成为新加坡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占其电子制造业58%的份额。新加坡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封测领域均有全球领导企业,如Avago(安华高)和UTAC(联合科技)。2020年北京的融信产业联盟旗下的全球化私募公司智路资本完成对联合科技的收购,完善了中国企业在高技术要求的汽车电子器件封测领域的布局。
二. 其他成员国
自2020年以来,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中国也有望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疫情刺激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双方集成电路产业联系愈加紧密,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活跃,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其中集成电路拉动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3.2%3。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一定的积累,且大多有人力成本优势。而我国拥有着相对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有利于与东盟各国形成产业联动。
1. 日本
日本在集成电路领域一直是强国,2020年WSTS的全球集成电路十大厂商中,日本上榜1家企业,即Kioxia 铠侠(原东芝存储)。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日本自1996年以来,一直是中国进口集成电路的十大来源国之一。在集成电路材料领域,由于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在此领域基本以日美等企业占主导地位。近几年,中美之争重心由贸易转变为科技,美国对中国实行高科技出口管制,中美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中日之间的集成电路贸易或许可以在RCEP框架下打开技术交流和开放贸易的新局面。
2. 韩国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集成电路。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韩国进口集成电路883.04 亿美元,以20.36%的份额居中国该产品进口来源的第二位,在RCEP国家中居中国该产品进口来源之首。
目前,外资企业尤其是韩资企业主导中韩机电贸易。随着韩国三星、海力士、LG等跨国企业调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布局,即将加工组装环节从中国转移至越南等东盟国家,同时增加在中国的新型显示、锂电池化学品、集成电路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中国与韩国的贸易黏性将随跨国公司区域间的产业调整而持续加深。与日本相似,预计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将会在RCEP生效后凭借更多的技术优势红利获取对外投资的便利。
[1]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
说明:中国与老挝2021年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额约为21.32万元,中国与文莱2021年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额约为8.50万元,此表格中数据单位为亿元,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因此这两国数据记为0.00亿元,不表示我国与之在集成电路行业无贸易往来。
[2]数据来源:商务部统计数据
[3]数据来源:商务部统计数据
[4]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
[5]数据来源:商务部2020年12月10日例行新闻发布会
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0/content_5568744.htm
[6]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
本文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修改、摘编或使用。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